English

军火买卖依然是美国的生财之道

2000-02-06 来源:生活时报 经济世界 朱勇坤 我有话说

就在海峡两岸关系因李登辉的所谓“两国论”异常紧张,美国一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之际,美国国防部竟然向台出售大量高新武器。其中一笔价值4亿美元,实际上,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向台湾出售各型武器。1998年,台湾购买军火的费用竟然高达46亿美元,高居全球之冠!其中绝大多数的军火是由美国提供的。

美国大发战争之财

纵观美国历史,每一场血腥的战争,都促进了美国军火工业的迅猛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通过向交战国家出售军火敛取了巨额财富,从而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动辄指责别国扩散武器的美国,其自身军火交易无人可比,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空袭南联盟后,美国军火企业、生产“战斧”式导弹的雷神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10%就是证明。

美国通过变相广告吸引武器买主。在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期间,全世界的电视台在报道过程中不断播放美国武器打击南联盟的镜头,这对美国军火商来说,无疑是一种变相广告。据西方专家估计,这场战争导致世界军火市场份额的对比发生变化,美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至少上升10%至20%。最近,美国军火商因大量抛售武器,其股票一路上扬,均比对南联盟进行空袭前上涨了约20%。

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成了美国新式武器的实验场。美国虽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武器装备,但它却丝毫没有放松对更尖端武器的研制和开发。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北约投入了大量的近几年研制的高技术武器,如集束炸弹、石墨炸弹、比级发射火箭系统及价格超过普通航母的B—2隐型战略轰炸机。通过实战,美国军火商获得了这些高新技术武器的各方面数据,为这些武器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对南联盟的空袭还使美国倾泻了大量的过时武器。海湾战争后,美国军火商制造了大量的武器,但投入实战的并不多,不少武器弹药已经超过或即将超过使用期。据报道,美国军火商目前积压的武器价值至少达300亿美元。要销毁这些武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为美国军火商抛售过时和积压武器制造了机会。

军火销售谁家第一

为了保护其军火工业在世界市场上优势,美国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和步骤。克林顿上台不久,美国国务院就专门发文,要求各驻外使馆“像促进农产品和药品那样推动军火交易”。联邦政府共动员6000多人推销军火,总统及内阁成员直接为此效力。政府高官要员纷纷出国游说,为美国军火商牵线搭桥,招揽生意。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要求其职员努力帮助本国军火商“在世界市场上寻找买主”,并促成他们“达成军火交易”。此外,美国财政部在1996年还实行了一项新的出口信贷措施,对购买美国军火的国家提供商业贷款担保。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军费开支不断下降,因而军事工业的订货和出口也持续减少。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年度报告,1998年全球军火生产的总值为2000亿美元左右;15个主要武器出口国的出口总额为212.4亿美元,比1997年的252.36亿美元下降了约20%。但美国一直保持世界头号军火商的地位,生产的军火是全球的一半,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说,1998年美国的军火生产略有增加,止住了为时10年的下滑势头;武器出口基本持平,1998年为123.4亿美元。俄罗斯本是武器生产和出口的第二大国,现在已经一蹶不振,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1998年的武器出口从上一年的29.56亿美元下降到12.76亿美元,即下滑了一半以上,不到法国的1/3。现在法国和英国已居全球武器生产的第二和第三,各占总额的10%左右。

科技为军火作伥

从各国的军工企业来说,都是高度集中垄断。全球100家最大的军工企业的销售总额达1560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额的75%。

以美国来说,通过调整、兼并和改革,现在只留下三四家大的军工企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两大飞机公司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军工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军工企业的核心。全球最大的军工企业是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原来就以生产军用飞机著称,1955年与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企业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使电子和高新技术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现在这家公司已掌握美国国防部军事采购的1/3左右,控制了40%的全球战斗机市场。80年代与IBM、苹果电脑等齐名,作为美国高技术象征的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休斯电子公司,现在都已被原来生产导弹的雷神公司所兼并,现在雷神公司已垄断了美国空对空导弹的生产。美国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就是雷神公司生产的。

战争红利不可长

从武器进口国家(地区)的动向来看也十分值得注意。我国的台湾省近两年的武器进口都名列全球第一。1998年为46.5亿美元。1998年在全球采购军火最多的15个国家(地区)中,亚洲就占12个,这表明亚洲确实并不太平。日本在1998年进口武器11.8亿美元,比1997年的6.6亿猛增近80%,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切。

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军备竞赛的言论虽然甚嚣尘上,但是军工企业的股票上升却不多,并不像有些人所希望的可以大发横财;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公司的股票平均指数以1994年4月为100,1999年5月底为220,其中“国防股”的指数只升到150,远低于平均水平。这表明股民并不看好军工企业的前景。毕竟老百姓都不希望打仗。

近10多年来,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持续压缩军事预算,将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源于和平环境的额外财富被喻为“和平红利”。例如,过去15年来英国的军费预算从1985年至1986年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下降到1998年至1999年度的2.7%,计划到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2.4%,同时英国三军也裁员1/3左右。但作为军费开支头号大国的美国已宣布2000年军事预算追加120亿美元,并在未来6年中累计增加军费开支1120亿美元,因为英国寻求在扮演“世界警察”的北约中发挥更大作用,估计2000年英国政府制定新的财政预算时所争论的问题将不再是减少而是增加多少军费。

此外,由于科索沃战争再一次暴露了西欧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这可能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欧洲发展防务乃至建立“欧洲军队”固然对削弱美国主导欧洲事务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这也势必意味着刺激军火生意,使欧洲相对有限的资源流向军工领域。

历史证明,军事工业的过度发展虽然短期能对相关产业产生一定的连带作用,但从中长期看,即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10多年来因为“冷战”结束而被打入冷宫、为订货下降和市场萎缩而备感苦恼的欧美军火商们为所谓军火工业“新前景”重又感到兴奋时,这显然是对人类进步的嘲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